当前分类:行业新闻

建筑钢结构用量不断提升 但住宅应用比例依然偏低

更新时间:2018/09/24        来源:北方网        点击数: 1694

5月20日,在以“装配式钢结构建筑——高质量绿色发展”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上,中国建筑(601668,股吧)金属结构协会发布了一组数据,2017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1484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4%;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7%;房屋竣工面积101486万平方米,同比降低4.4%;建筑业增加值55689亿元,同比增长4.3%。其中2017年钢结构产值5100亿元,占建筑业总产值比例为2.38%。在建筑钢结构用钢量方面,钢结构产量占总钢产量的7.4%,较2016年同比增长近10%。“结合数据,我们发现钢结构建筑应用方面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工业厂房、单层和多层厂房、仓储、库房、大型公共设施等领域,而公路、桥梁在近两年有了较大的发展。但也必须看到,钢结构在居住类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依然偏低。”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、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表示。

近一年多来,国家正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的发展,但以往的问题如成本问题、体系问题、人工问题、政策问题依然存在,它的顺利推进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。对于未来如何走,近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上海(楼盘)钢之杰(集团)公司董事长许金勇、浙江杭萧钢构(600477,股吧)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鸿强、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裘建华、安徽富煌集团董事长杨俊斌进行了探讨。

建筑钢结构用量不断提升 但住宅应用比例依然偏低

建筑钢结构用量不断提升 但住宅应用比例依然偏低

中国房地产报:目前,你们各自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?

许金勇:1984年我毕业分配到宝钢,在那里工作了几年后于1992年离开。那个时候,大家都是用水泥造厂房的,除非是养殖业或化工业才会选用钢结构。那个时候宝钢是第一家引进成套钢结构厂房的企业,但它的每一个车间的每一块钢板、每一颗螺钉都是来自日本,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。离开宝钢后,我进入到了美资、澳资企业中学习技术,后来成立了钢之杰。钢之杰这个行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。

方鸿强:杭萧钢构这么多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,并推出了第三代钢结构住宅体系,主要解决了以往钢结构的凸梁、凸柱问题,增加了装配率、高抗震性能,经济性也提高了。另外一件就是万郡绿建网,形成了产业链全方位集成,希望从一个制造商、供应商变成一个集成服务商。

裘建华:这几年钢结构行业走得非常艰辛,除了杭萧钢构在转型发展中获取了很好的利润外,很多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比较难的。以我们企业来说,201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了百亿元,但利润只有区区的几千万元,并且利润的背后是需要长长的现金流支撑的,所以钢结构企业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创新发展之路。

杨俊斌:我们主要关注两大体系的建设,一是技术体系,一是管理体系。在技术体系方面,我们与安徽工业大学工程研究院、同济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都进行了长期紧密的合作,每年我们都要拿出100多万元科研经费进行产业化方面的研究,已经有15年。在管理体系方面也在加强,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总承包管理能力,还要提高资金运用能力等。

中国房地产报:目前在市场推广方面还有哪些问题?

许金勇:举个例子吧,我们公司有个员工要在宅基地上建房子,我建议他用公司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,又便宜又好,但最后他还是选用了水泥造房子,为什么呢?原因是当地拆迁办衡量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时认为是铁皮房,在政府赔付时赔的不多,如果是用水泥再贴上瓷砖就会赔很多,最后员工选择了用水泥造房子,这就是现实。

杨俊斌:在安装上,我更觉得中国传统的说法是“三分制作,七分安装”,我觉得中国的安装制度要提高,要提升施工队伍的精细程度。

其实,很多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在于安装工人的素能,他们的工匠精神对于建筑完整体系的影响巨大,平时我们制作一个茶杯就是茶杯,但对于我们钢结构建筑来讲,整个体系完整才是真的产品,尤其是最终安装十分重要。比如说有时出现衔接不好,往往就是螺丝没有拧到位。过去,我们刚开始做时经常会出现屋面漏雨,觉得很不可思议,结果发现并不是技术问题,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安装工人没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,就出现问题了。所以说安装工人很重要。

裘建华:我主要想说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要注意的事情,国际市场竞争激烈,有创新发展的理念非常重要;另外,必须具备风险控制能力。

中国房地产报:你对于行业发展有什么建议?

方鸿强:我们必须记住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,是为了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,这也是“一化带十化”的过程,通过技术产业现代化带动集约化开发、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制造、集成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装修、智能化家居、信息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和智能化再利用,这也是打通第一产业农业、第二产业工业、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式,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,装配式建筑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方向行进。

许金勇:我们这些做企业的,一定要做到技术领先,只是做一个劳动密集型或者高能耗、高污染企业,绝对不是金属结构行业的出路,应该由重变轻,找创新的方向,认真地把技术、产品、创新做好,使我们的产品有一个坚强的技术支撑和大后台,这个很重要。总之,我觉得我们做事就应朴实一些,高要求一些。

杨俊斌:首要是需要解决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问题。

钢结构的装配化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的区别在于,钢筋混凝土的墙柱梁是一体的,钢结构的墙体、屋面和梁是分离的,在整个建筑产品中,有很多需要衔接的地方,比如说水、电、气等,这是一个综合配套与协调的问题,背后涉及的是精细化的管理与技术问题。

其次,钢结构企业要对建筑业有新的认识,对总承包概念有认识。钢结构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,还停留在“我是做钢结构的”,对建筑业整个管理概念不强烈。从发达国家建筑比例来看,钢结构建筑已经占到60%以上,甚至少数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0%的份额,从这个角度来看,中国的建筑业未来将发生巨大的变革,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上,不去做整个建筑业的总承包管理,是不明智的。

当然,目前在中国推行钢结构装配化还需要政府的推动,许多政府政策支持,需要我们企业自身以及行业协会来共同推动。